阿里云盘资源免费分享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17|回复: 0

[大学] [中国古代文学][南京师范大学]

[复制链接]

203

主题

212

帖子

34万

积分

论坛传奇

Rank: 10Rank: 10Rank: 10

积分
343287

最佳新人

会员网龄
146.9岁
发表于 2024-6-28 18:52:5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> 转自BTSCHOOL,感谢原发布者

─中国古代文学(一)-南京师范大学
│  ├─1 第1周 ——第一单元:文学的起源、上古文学、古代神话
│  │  ├─1.1 课程介绍
│  │  ├─1.2 文学艺术的起源
│  │  └─1.3 古代神话
│  ├─2 第2-4周,第二单元:《诗经》
│  │  ├─2.1 第一节:关于《诗经》
│  │  ├─2.2 第二节:《雅》《颂》
│  │  ├─2.3 第三节:《国风》
│  │  └─2.4 第四节:《诗经》的艺术成就与影响
│  ├─3 周 第三单元:先秦历史散文
│  │  ├─3.1 第一节:殷商至春秋时代的散文
│  │  ├─3.2 第二节:《左传》《国语》
│  │  ├─3.3 第三节:《战国策》
│  │  └─3.4 第四节: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
│  ├─4 周 第四单元:先秦诸子散文
│  │  ├─4.1 第一节: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
│  │  ├─4.2 第二节:《庄子》
│  │  ├─4.3 第三节:《荀子》、《韩非子》
│  │  └─4.4 第四节: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
│  ├─5 周 第五单元:屈原与《楚辞》
│  │  ├─5.1 第一节:楚辞的名称和来源;第二节.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
│  │  ├─5.2 第三节:《离骚》
│  │  ├─5.3 第四节:屈原的其他作品
│  │  └─5.4 第五节: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;第六节.宋玉
│  └─中国古代文学(一)
│      ├─第12-14周第五单元:屈原与《楚辞》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:楚辞的名称和来源;第二节.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三节:《离骚》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五节: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;第六节.宋玉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四节:屈原的其他作品
│      ├─第1周——第一单元:文学的起源、上古文学、古代神话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1.2文学艺术的起源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1.3古代神话
│      ├─第2-4周,第二单元:《诗经》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:关于《诗经》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三节:《国风》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二节:《雅》《颂》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四节:《诗经》的艺术成就与影响
│      ├─第5-7周第三单元:先秦历史散文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:殷商至春秋时代的散文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三节:《战国策》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二节:《左传》《国语》
│      └─第8-11周第四单元:先秦诸子散文
│          ├─第一节: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
│          ├─第三节:《荀子》、《韩非子》
│          ├─第二节:《庄子》
│          └─第四节: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
├─中国古代文学(三)-南京师范大学
│  ├─1 唐代文学概说
│  │  └─1.1 唐诗的兴盛及其原因
│  ├─10 晚唐文学
│  │  ├─10.1 杜牧诗歌
│  │  ├─10.2 李商隐诗歌
│  │  └─10.3 唐末诗歌与小品文
│  ├─11 唐代传奇与变文
│  │  ├─11.1 唐代传奇
│  │  └─11.2 唐代变文
│  ├─12 唐五代词
│  │  ├─12.1 词的起源与发展
│  │  ├─12.2 花间派词人
│  │  └─12.3 南唐词
│  ├─2 初唐诗歌
│  │  ├─2.1 初唐四杰
│  │  ├─2.2 陈子昂
│  │  └─2.3 刘希夷、张若虚
│  ├─3 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派
│  │  ├─3.1 孟浩然
│  │  ├─3.2 王维
│  │  └─3.3 其他山水田园诗人
│  ├─4 盛唐边塞诗派
│  │  ├─4.1 高适
│  │  ├─4.2 岑参
│  │  └─4.3 王昌龄及其他盛唐边塞诗人
│  ├─5 李白
│  │  ├─5.1 李白生平
│  │  ├─5.2 李白诗歌的题材内容
│  │  ├─5.3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——以《蜀道难》为例
│  │  └─5.4 李白的地位与影响
│  ├─6 杜甫
│  │  ├─6.1 杜甫生平介绍
│  │  ├─6.2 杜甫诗歌的思想性
│  │  ├─6.3 杜甫的诗歌风格
│  │  └─6.4 杜甫的地位与影响
│  ├─7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
│  │  ├─7.1 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
│  │  ├─7.2 元稹
│  │  └─7.3 张王乐府
│  ├─8 唐代散文与韩柳古文运动
│  │  └─8.1 古文运动
│  ├─9 韩孟诗派、李贺及其他同时诗人(上)
│  │  ├─9.1 韩孟诗派
│  │  └─9.2 李贺
│  └─中国古代文学(三)
│      ├─第七章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三节张王乐府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二节元稹
│      ├─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派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三节其他山水田园诗人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二节王维
│      ├─第九章韩孟诗派、李贺及其他同时诗人(上)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一节韩孟诗派
│      ├─第二章初唐诗歌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三节刘希夷、张若虚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二节陈子昂
│      ├─第五章李白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李白生平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三节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——以《蜀道难》为例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四节李白的地位与影响
│      ├─第六章杜甫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杜甫生平介绍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三节杜甫的诗歌风格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四节杜甫的地位与影响
│      ├─第十一章唐代传奇与变文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二节唐代变文
│      ├─第十二章唐五代词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词的起源与发展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三节南唐词
│      ├─第十章晚唐文学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三节唐末诗歌与小品文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二节李商隐诗歌
│      └─第四章盛唐边塞诗派
│          ├─第三节王昌龄及其他盛唐边塞诗人
│          └─第二节岑参
├─中国古代文学(二)-南京师范大学
│  ├─1 第一单元:秦代文学(第1周)
│  │  └─1.1 第一节:“秦世不文”及其原因;第二节:秦朝的文学
│  ├─10 第十单元 西晋文学(第12周)
│  │  └─10.1 西晋文学
│  ├─11 第十一单元 陶渊明
│  │  ├─11.1 东晋诗坛与陶渊明的生平
│  │  └─11.2 陶渊明的文学创作
│  ├─12 第十二单元 南北朝诗人(上)
│  │  ├─12.1 南北朝诗人(一)
│  │  ├─12.2 南北朝诗人(二)
│  │  └─12.3 南北朝诗人(三)
│  ├─13 第十三单元 南北朝诗人(下)
│  │  ├─13.1 南北朝诗人(四)
│  │  └─13.2 南北朝诗人(五)
│  ├─14 第十四单元 南北朝民歌
│  │  ├─14.1 南北朝民歌(上)
│  │  └─14.2 南北朝民歌(下)
│  ├─15 第十五单元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、散文和骈文
│  │  ├─15.1 魏晋南北朝小说(一)
│  │  └─15.2 魏晋南北朝小说(二)
│  ├─2 第二单元:汉代文学概论(第2周)
│  │  ├─2.1 第一节:汉代文学概论(上)
│  │  └─2.2 第二节:汉代文学概论(下)
│  ├─3 第三单元:汉代散文(第3周)
│  │  └─3.1 第一节:贾谊与汉代政论散文 第二节:刘安、王充与汉代诸子散文
│  ├─4 第四单元:司马迁与《史记》(第4——5周)
│  │  ├─4.1 第一节:司马迁的人生经历与《史记》的成书;第二节:《史记》的补作、续作与注解
│  │  ├─4.2 第三节:《史记》的性质与体例;第四节:《史记》的叙事(上)
│  │  ├─4.3 第四节:《史记》的叙事(下);第五节:《史记》的人物刻画
│  │  ├─4.4 第六节:《史记》的语言
│  │  └─4.5 第七节:《史记》的风格;第八节:《史记》的地位、作用和影响
│  ├─5 第五单元:《汉书》与东汉其他史传文学(第6周)
│  │  ├─5.1 第一节:《汉书》与东汉其他史传文学(一)
│  │  └─5.2 第二节:《汉书》与东汉其他史传文学(二)
│  ├─6 第六单元:汉代辞赋(第7周)
│  │  ├─6.1 第一节:赋的概念、渊源与分类;第二节:贾谊与汉代骚体赋
│  │  ├─6.2 第三节:司马相如与汉代散体大赋
│  │  └─6.3 第四节:张衡与汉代抒情小赋;第五节:汉赋的地位与影响
│  ├─7 第七单元:汉代诗歌(第8周)
│  │  ├─7.1 第一节:汉代乐府诗
│  │  └─7.2 第二节:东汉文人五言诗
│  ├─8 第八单元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(第9周)
│  │  ├─8.1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(一)
│  │  └─8.2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(二)
│  ├─9 第九单元 建安与正始文学(第10周)
│  │  ├─9.1 建安文学(一)
│  │  ├─9.2 建安文学(二)
│  │  ├─9.3 建安文学(三)
│  │  ├─9.4 建安文学(四)
│  │  └─9.5 正始文学
│  └─中国古代文学(二)
│      ├─01第一单元:秦代文学(第1周)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一节:“秦世不文”及其原因;第二节:秦朝的文学
│      ├─02第二单元:汉代文学概论(第2周)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:汉代文学概论(上)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二节:汉代文学概论(下)
│      ├─03第三单元:汉代散文(第3周)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一节:贾谊与汉代政论散文第二节:刘安、王充与汉代诸子散文
│      ├─04第四单元:司马迁与《史记》(第4——5周)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测验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:司马迁的人生经历与《史记》的成书;第二节:《史记》的补作、续作与注解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七节:《史记》的风格;第八节:《史记》的地位、作用和影响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三节:《史记》的性质与体例;第四节:《史记》的叙事(上)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六节:《史记》的语言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四节:《史记》的叙事(下);第五节:《史记》的人物刻画
│      ├─05第五单元:《汉书》与东汉其他史传文学(第6周)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:《汉书》与东汉其他史传文学(一)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二节:《汉书》与东汉其他史传文学(二)
│      ├─06第六单元:汉代辞赋(第7周)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测验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:赋的概念、渊源与分类;第二节:贾谊与汉代骚体赋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三节:司马相如与汉代散体大赋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四节:张衡与汉代抒情小赋;第五节:汉赋的地位与影响
│      ├─07第七单元:汉代诗歌(第8周)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:汉代乐府诗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二节:东汉文人五言诗
│      ├─08第八单元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(第9周)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(一)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(二)
│      ├─09第九单元建安与正始文学(第10周)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测验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建安文学(一)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建安文学(三)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建安文学(二)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建安文学(四)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二节正始文学
│      ├─10第十单元西晋文学(第12周)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测验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西晋文学
│      ├─11第十一单元陶渊明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测验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东晋诗坛与陶渊明的生平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二节陶渊明的文学创作
│      ├─12第十二单元南北朝诗人(上)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南北朝诗人(一)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南北朝诗人(三)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南北朝诗人(二)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测验
│      ├─13第十三单元南北朝诗人(下)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南北朝诗人(五)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南北朝诗人(四)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测验
│      ├─14第十四单元南北朝民歌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南北朝民歌(上)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南北朝民歌(下)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测验
│      ├─15第十五单元魏晋南北朝的小说、散文和骈文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测验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魏晋南北朝小说(一)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魏晋南北朝小说(二)
│      └─中国古代文学(二)__中国古代文学(二)__南京师范大学
│          └─{1}--课程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├─{10}--第十单元西晋文学(第12周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└─{1}--西晋文学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├─{11}--第十一单元陶渊明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├─{1}--第一节东晋诗坛与陶渊明的生平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└─{2}--第二节陶渊明的文学创作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├─{12}--第十二单元南北朝诗人(上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├─{1}--南北朝诗人(一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├─{2}--南北朝诗人(二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└─{3}--南北朝诗人(三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├─{13}--第十三单元南北朝诗人(下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├─{1}--南北朝诗人(四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└─{2}--南北朝诗人(五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├─{14}--第十四单元南北朝民歌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├─{1}--南北朝民歌(上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└─{2}--南北朝民歌(下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├─{15}--第十五单元魏晋南北朝的小说、散文和骈文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├─{1}--魏晋南北朝小说(一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└─{2}--魏晋南北朝小说(二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├─{1}--第一单元:秦代文学(第1周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└─{1}--第一节:“秦世不文”及其原因;第二节:秦朝的文学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├─{2}--第二单元:汉代文学概论(第2周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├─{1}--第一节:汉代文学概论(上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└─{2}--第二节:汉代文学概论(下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├─{3}--第三单元:汉代散文(第3周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└─{1}--第一节:贾谊与汉代政论散文第二节:刘安、王充与汉代诸子散文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├─{4}--第四单元:司马迁与《史记》(第4——5周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├─{1}--第一节:司马迁的人生经历与《史记》的成书;第二节:《史记》的补作、续作与注解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├─{2}--第三节:《史记》的性质与体例;第四节:《史记》的叙事(上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├─{3}--第四节:《史记》的叙事(下);第五节:《史记》的人物刻画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├─{4}--第六节:《史记》的语言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└─{5}--第七节:《史记》的风格;第八节:《史记》的地位、作用和影响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├─{5}--第五单元:《汉书》与东汉其他史传文学(第6周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├─{1}--第一节:《汉书》与东汉其他史传文学(一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└─{2}--第二节:《汉书》与东汉其他史传文学(二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├─{6}--第六单元:汉代辞赋(第7周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├─{1}--第一节:赋的概念、渊源与分类;第二节:贾谊与汉代骚体赋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├─{2}--第三节:司马相如与汉代散体大赋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└─{3}--第四节:张衡与汉代抒情小赋;第五节:汉赋的地位与影响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├─{7}--第七单元:汉代诗歌(第8周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├─{1}--第一节:汉代乐府诗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└─{2}--第二节:东汉文人五言诗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├─{8}--第八单元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(第9周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├─{1}--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(一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│  └─{2}--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(二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 └─{9}--第九单元建安与正始文学(第10周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├─{1}--第一节建安文学(一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├─{2}--第一节建安文学(二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├─{3}--第一节建安文学(三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├─{4}--第一节建安文学(四)
│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└─{5}--第二节正始文学
├─中国古代文学(五)-南京师范大学
│  ├─1 元代文学总论
│  │  ├─1.1 元代文学总论
│  │  ├─1.2 元代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
│  │  └─1.3 元代各体文学成就
│  ├─10 明代诗文
│  │  ├─10.1 明代前期诗文
│  │  └─10.2 第二节明代诗文运动
│  ├─11 《三国志演义》与历史演义
│  │  ├─11.1 明代小说创作概况
│  │  ├─11.2 历史演义的特点
│  │  ├─11.3 《三国志演义》的几个问题
│  │  ├─11.4 《三国志演义》的思想内容
│  │  ├─11.5 《三国志演义》的艺术成就
│  │  └─11.6 《三国志演义》的影响
│  ├─12 《水浒传》与英雄传奇
│  │  ├─12.1 英雄传奇
│  │  ├─12.2 《水浒传》的几个问题
│  │  ├─12.3 《水浒传》的思想内容
│  │  ├─12.4 《水浒传》的艺术成就
│  │  └─12.5 《水浒传》的影响
│  ├─13 《西游记》与神魔小说
│  │  ├─13.1 神魔小说
│  │  ├─13.2 第二节《西游记》的几个问题
│  │  ├─13.3 第三节《西游记》的思想内容
│  │  ├─13.4 第四节《西游记》的艺术特色
│  │  └─13.5 第五节《西游记》的影响
│  ├─14 《金瓶梅》与世情小说
│  │  ├─14.1 世情小说
│  │  ├─14.2 《金瓶梅》的几个问题
│  │  ├─14.3 《金瓶梅》的思想内容
│  │  ├─14.4 《金瓶梅》的艺术特色
│  │  └─14.5 第五节《金瓶梅》的影响
│  ├─15 第七章明代戏曲
│  │  ├─15.1 明代戏曲与曲论
│  │  ├─15.2 明代杂剧
│  │  └─15.3 明代传奇
│  ├─2 关汉卿
│  │  ├─2.1 关汉卿的生平、性格与创作
│  │  ├─2.2 公案剧 ;第三节 爱情婚姻剧
│  │  └─2.3 历史剧;第五节 关汉卿的其他剧作
│  ├─3 第三章(上) 王实甫与《西厢记》
│  │  ├─3.1 《西厢记》的作者
│  │  └─3.2 《西厢记》的成书与版本
│  ├─4 (下) 《西厢记》的内容、思想及艺术成就
│  │  ├─4.1 《西厢记》的内容、思想及艺术成就
│  │  ├─4.2 《西厢记》的内容与思想
│  │  └─4.3 《西厢记》的艺术成就;第五节 《西厢记》的影响
│  ├─5 白朴及其《梧桐雨》《墙头马上》
│  │  ├─5.1 白朴及其《梧桐雨》《墙头马上》
│  │  ├─5.2 白朴的生平与创作
│  │  ├─5.3 《 梧桐雨》
│  │  └─5.4 《墙头马上》
│  ├─6 马致远与《汉宫秋》,第六章郑光祖与《倩女离魂》
│  │  ├─6.1 马致远与《汉宫秋》,郑光祖与《倩女离魂》
│  │  ├─6.2 马致远与《汉宫秋》
│  │  └─6.3 郑光祖与《倩女离魂》
│  ├─7 宋元南戏
│  │  ├─7.1 《永乐大典戏文三种》
│  │  ├─7.2 宋元四大南戏
│  │  ├─7.3 高明与《琵琶记》
│  │  └─7.4 知识拓展
│  ├─8 第八章元代包公戏 第九章 元代散曲 第十章 元代诗文
│  │  ├─8.1 第八章元代包公戏
│  │  ├─8.2 元代散曲
│  │  └─8.3 元代诗文
│  ├─9 明代文学概论
│  │  ├─9.1 明代文学的若干历史文学化背景
│  │  └─9.2 明代文学
│  └─中国古代文学(五)
│      ├─第一章元代文学总论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元代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二节元代各体文学成就
│      ├─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论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二节.明代文学
│      ├─第七章宋元南戏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知识拓展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《永乐大典戏文三种》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三节高明与《琵琶记》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二节宋元四大南戏
│      ├─第七章明代戏曲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.明代戏曲与曲论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三节.明代传奇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二节.明代杂剧
│      ├─第三章《三国志演义》与历史演义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.明代小说创作概况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三节.《三国志演义》的几个问题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二节.历史演义的特点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五节.《三国志演义》的艺术成就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六节.《三国志演义》的影响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四节.《三国志演义》的思想内容
│      ├─第三章(上)王实甫与《西厢记》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二节《西厢记》的成书与版本
│      ├─第三章(下)《西厢记》的内容、思想及艺术成就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三节《西厢记》的内容与思想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四节《西厢记》的艺术成就;第五节《西厢记》的影响
│      ├─第二章关汉卿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关汉卿的生平、性格与创作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三节历史剧;第五节关汉卿的其他剧作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二节公案剧;第三节爱情婚姻剧
│      ├─第二章明代诗文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明代前期诗文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二节明代诗文运动
│      ├─第五章《西游记》与神魔小说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神魔小说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三节《西游记》的思想内容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二节《西游记》的几个问题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五节《西游记》的影响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四节《西游记》的艺术特色
│      ├─第五章马致远与《汉宫秋》,第六章郑光祖与《倩女离魂》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五章马致远与《汉宫秋》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六章郑光祖与《倩女离魂》
│      ├─第八章元代包公戏第九章元代散曲第十章元代诗文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九章元代散曲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八章元代包公戏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十章元代诗文
│      ├─第六章《金瓶梅》与世情小说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.世情小说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三节.《金瓶梅》的思想内容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二节.《金瓶梅》的几个问题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五节《金瓶梅》的影响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四节.《金瓶梅》的艺术特色
│      ├─第四章《水浒传》与英雄传奇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一节.英雄传奇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三节.《水浒传》的思想内容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二节.《水浒传》的几个问题
│      │  ├─第五节.《水浒传》的影响
│      │  └─第四节.《水浒传》的艺术成就
│      └─第四章白朴及其《梧桐雨》《墙头马上》
│          ├─第一节白朴的生平与创作
│          ├─第三节《墙头马上》
│          └─第二节《梧桐雨》
├─中国古代文学(六)-南京师范大学
│  ├─1 清代文学概论
│  │  ├─1.1 清代文学概论(一)
│  │  ├─1.2 清代文学概论(二)
│  │  ├─1.3 清代文学概论(三)
│  │  └─1.4 清代文学概论(四)
│  ├─2 清代前期的诗词文 (一)
│  │  ├─2.1 遗民诗
│  │  └─2.2 钱谦益及其诗歌
│  └─3 《红楼梦》(下)
│      ├─3.1 《红楼梦》(三)
│      └─3.2 《红楼梦》(四)
└─中国古代文学(四)-南京师范大学
   ├─1 宋辽金时期社会文化与文学发展概况
   │  ├─1.1 社会文化概况
   │  └─1.2 宋代文学概况
   ├─10 陆游及其他中兴名家的诗文(上)
   │  ├─10.1 南宋中期的政治与文学“中兴”
   │  ├─10.2 陆游
   │  └─10.3 范成大
   ├─11 陆游及其他中兴名家的诗文(下)
   │  ├─11.1 杨万里
   │  ├─11.2 朱熹及同时理学家的诗文
   │  └─11.3 陈亮、叶适等浙东功利派古文
   ├─12 辛弃疾及同时辛派词人
   │  ├─12.1 中兴词坛
   │  ├─12.2 辛弃疾
   │  └─12.3 与辛弃疾同时的其他豪放词人
   ├─13 南宋后期的文学
   │  ├─13.1 姜夔
   │  ├─13.2 南宋后期的婉约词人
   │  ├─13.3 南宋后期的辛派词人
   │  └─13.4 南宋后期的诗文
   ├─14 辽金文学
   │  ├─14.1 辽朝文学
   │  ├─14.2 金朝文学
   │  └─14.3 元好问
   ├─2 宋初文学的因革
   │  ├─2.1 宋初文风的沿袭性
   │  ├─2.2 宋初三体
   │  └─2.3 宋代古文运动的先导
   ├─3 欧阳修与北宋中期的诗文革新
   │  ├─3.1 文学革新思潮的兴起
   │  ├─3.2 欧阳修及其古文创作
   │  ├─3.3 欧、苏、梅三家诗与宋代新诗风的确立
   │  └─3.4 仁宗朝后期以来文学的发展
   ├─4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坛
   │  ├─4.1 宋初词坛
   │  ├─4.2 晏殊
   │  ├─4.3 欧阳修
   │  ├─4.4 柳永与慢词的兴起
   │  ├─4.5 张先
   │  └─4.6 王安石等
   ├─5 苏轼(上)
   │  ├─5.1 北宋后期文化的繁荣
   │  ├─5.2 苏轼的生平与创作道路
   │  └─5.3 苏轼的古文
   ├─6 苏轼(下)
   │  ├─6.1 苏轼的诗歌
   │  ├─6.2 苏轼变革词风
   │  ├─6.3 苏轼的影响
   │  ├─6.4 苏辙
   │  └─6.5 苏门文人群
   ├─7 北宋后期的文学(上)
   │  ├─7.1 黄庭坚
   │  ├─7.2 陈师道
   │  ├─7.3 江西诗派的形成与影响
   │  └─7.4 张耒与晁补之
   ├─8 北宋后期的文学(下)
   │  ├─8.1 晏几道
   │  ├─8.2 秦观
   │  ├─8.3 贺铸
   │  └─8.4 周邦彦
   ├─9 南宋初期的文坛
   │  ├─9.1 时代与文风的剧变
   │  ├─9.2 南渡诗风的转变
   │  ├─9.3 李清照
   │  └─9.4 其他南渡词人
   └─中国古代文学(四)
       ├─第一章宋辽金时期社会文化与文学发展概况
       │  └─第一节社会文化概况
       ├─第七章北宋后期的文学(上)
       │  ├─第三节江西诗派的形成与影响
       │  ├─第二节陈师道
       │  └─第四节张耒与晁补之
       ├─第三章欧阳修与北宋中期的诗文革新
       │  ├─第一节文学革新思潮的兴起
       │  ├─第三节欧、苏、梅三家诗与宋代新诗风的确立
       │  └─第四节仁宗朝后期以来文学的发展
       ├─第九章南宋初期的文坛
       │  ├─第一节时代与文风的剧变
       │  ├─第二节南渡诗风的转变
       │  └─第四节其他南渡词人
       ├─第二章宋初文学的因革
       │  ├─第一节宋初文风的沿袭性
       │  └─第三节宋代古文运动的先导
       ├─第五章苏轼(上)
       │  ├─第一节北宋后期文化的繁荣
       │  └─第二节苏轼的生平与创作道路
       ├─第八章北宋后期的文学(下)
       │  ├─第一节晏几道
       │  ├─第三节贺铸
       │  └─第二节秦观
       ├─第六章苏轼(下)
       │  ├─第一节苏轼的诗歌
       │  ├─第三节苏轼的影响
       │  ├─第五节苏门文人群
       │  └─第四节苏辙
       ├─第十一章陆游及其他中兴名家的诗文(下)
       │  ├─第三节陈亮、叶适等浙东功利派古文
       │  └─第二节朱熹及同时理学家的诗文
       ├─第十三章南宋后期的文学
       │  ├─第三节南宋后期的辛派词人
       │  ├─第二节南宋后期的婉约词人
       │  └─第四节南宋后期的诗文
       ├─第十二章辛弃疾及同时辛派词人
       │  ├─第一节中兴词坛
       │  └─第三节与辛弃疾同时的其他豪放词人
       ├─第十四章辽金文学
       │  ├─第一节辽朝文学
       │  └─第二节金朝文学
       ├─第十章陆游及其他中兴名家的诗文(上)
       │  ├─第一节南宋中期的政治与文学“中兴”
       │  └─第三节范成大
       └─第四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坛
           ├─第一节宋初词坛
           ├─第三节欧阳修
           ├─第二节晏殊
           ├─第五节张先
           └─第六节王安石等

---
「中国古代文学南京师范大学」https://www.alipan.com/s/S2Tw9FjR3Qr
提取码: J75L

[发帖际遇]: 初音 在论坛发帖时没有注意,被小偷偷去了 2 金钱. 幸运榜 / 衰神榜
最近访问 头像模式
资源互助共享论坛友情提示:如果发现资源链接失效请切换到pc版显示点击网盘失效反馈,含违规涉H站外网赚广告链接请点击帖子正文右下角的“举报”按钮.或者投票垃圾帖.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站长邮箱|阿里小站-阿里云盘资源共享站

GMT+8, 2024-11-15 00:32 , Processed in 0.157536 second(s), 33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